以下文章僅供參考,文中所提到的資料會因人而異
痛經
2014/02/07

痛經通常可分為原發性及續發性兩種。
原發性痛經指經痛始於初經或初經後不久,無生殖器官病變者,又稱功能性痛經;通常認為與前列腺素過量分泌有關,這些前列腺素會使子宮肌肉層異常收縮,減少血流供應而造成小腹疼痛、腰痠,有如生產後子宮收縮一樣;此類經痛有時在月經來前幾個小時出現,較常見的是月經第一天才開始,為患者最感不適的一天,持續約半天至一天;除了腹痛之外,還會出現疲倦、眩暈、頭痛、噁心、腹瀉、頻尿和脾氣暴躁等症狀。續發性痛經,則出現得較晚,通常在二、三十歲之後才開始;常見因生殖器官病變而引起,如子宮內膜異位症、盆腔炎、子宮黏膜下肌瘤等。
西醫認為,原發性痛經的現象和體內荷爾蒙失調有關,為抗利尿激素、腎上腺皮質素增加時,體內的鈉滯留,導致下視丘及腦下垂體功能紊亂所引起。中醫則認為此類患者與本身體質有關,分型及證治有下列幾類:氣滯血瘀、血瘀胞宮、寒濕凝滯、沖任虛寒、氣血虛弱、肝腎虧損、陰虛內熱。
‧案例敘述:
吳小姐,30歲,廣告企劃;工作忙碌、壓力大且經常加班,導致經前情緒煩躁、全身發脹,經期間腹部悶痛,經期前後臉色暗沉、下巴冒出痘痘。
1.證型&病因
氣滯血瘀型:因肝腎虧虛,體內血液循環出現停滯狀態,導致經前症候群的症狀明顯。
‧主要症狀:月經來潮時下腹悶痛、血塊排出後即見緩和,水腫、乳房脹痛、痤瘡加劇、煩躁等。
‧治療原則:以活血化瘀,理氣止痛為主。
2.治療方劑
‧方藥組成:當歸2錢、白朮2錢、茯苓2錢、薄荷1錢、香附2錢、延胡索2錢、丹參3錢、黃耆3錢、芍藥3錢、甘草1錢
‧功效:去瘀止痛、疏肝解鬱、促進體內代謝循環。
‧藥材介紹:當歸具有補血、行血、潤腸、調經的功效,對於氣滯血瘀且虛寒的痛經尤為適合;芍藥可養血、調經止痛,搭配柴胡可清肝解鬱,且改善經期陣痛的效果更好;香附具有理氣、調經止痛的作用,可抑制子宮的收縮,讓子宮肌肉遲緩,還可改善精神以及情緒緊張所引起的痛經;延胡索具有止痛、理氣、活血的功效,對於氣血凝滯所引起的痛經,都可達到止痛的效果。
(4)服法:將所有藥材用清水浸泡10分鐘,過濾後再將水加入淹過藥面煮至1碗倒出,放溫即可服用;一日可煎煮2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