以下文章僅供參考,文中所提到的資料會因人而異
【周醫師開講】雷射光療之我不當大哥了
2014/08/05
【案例】
在一個炎熱的夏日午後,一位中年男子帶著一個年約二十出頭的年輕人來到皮膚科門診。這位年輕人的手上戴著運動護腕,是一位典型的陽光男孩。
醫師:「午安,皮膚有什麼問題嗎?」(乍看之下,皮膚好像沒什麼異狀,臉上也沒有年輕人常見的痘痘)
中年男子:「醫師你也知道,最近景氣不好,工作不好找。我這個兒子讀書時跟人家去參加什麼幫派,書也沒讀好。最近好不容易找到一個公車司機駕駛的工作……。」(滔滔不絕貌)
醫師:「恭喜啦!不好意思,那請問皮膚有什麼問題呢?」
中年男子:「是這樣的,因為公司規定,司機駕駛身上不能有刺青,所以才帶他來想問一下醫師有沒有辦法除掉?」
年輕人將手上的護腕脫下來,是一個老虎臉部的圖案,確實滿有氣勢的。
刺青的歷史相當悠久,甚至可追溯至新石器時代,在歐洲冰河中保存完整的人類遺體背部,發現有類似刺青的黑色條紋。不過由於基督教的禁止,刺青在西方歷史一直被視為是罪犯或異族的象徵。但近年來由於明星藝人的引領風潮,刺青反而變成是一種時尚流行,電視上甚至有專門介紹刺青藝術的節目。
刺青可分為業餘型及專業型,業餘型通常都是用一些手邊可得的簡易工具,將墨水或黑色顏料刺進皮膚。由於不是專業的手法,通常色素的位置深淺不一,顏色也不大均勻。而專業型的刺青則是用快速震動的電針,將染料帶進皮膚。專業型的刺青比較像藝術品,常使用不同顏色的染料(圖2-10)。

這些染料通常是一些金屬鹽類的成分,常見的顏色及其組成的金屬鹽類如下:
.黑色——氧化鐵。
.紅色——氧化汞或鉻鹽。
.黃色——硫化鎘或鉻酸鉛。
.綠色——氧化鉻。
.藍色——鈷鹽。
除了這些故意刺的刺青之外,有時因為意外,例如跌倒後傷口沒有清洗乾淨,一些砂粒會被包埋在癒合的皮膚下面,醫學上也稱為「受傷型刺青」(traumatic tatto)。
通常刺青的染料被帶到皮膚內,會引發皮膚的發炎反應。有的色素會隨著角質細胞的代謝而脫落,有的色素會由發炎細胞吞噬後,藉由淋巴循環而清除。只有部分位於真皮層的色素會被永久保存下來。雷射除刺青的原理是利用色素型的雷射能量去震碎這些色素的顆粒,再靠皮膚本身的發炎細胞及淋巴的代謝清除這些顆粒碎片。
這裡又要再次提到「選擇性光熱解」原理,因為每台雷射機器都是固定一種波長,萬一碰到的是五顏六色的刺青圖案,有的顏色可能效果就沒這麼好。所以,有時必須要搭配不同的雷射機器才能達到最好的效果。
本來什麼顏色的刺青要選什麼樣的雷射交給醫師傷腦筋就行了,不過這裡順便和大家閒聊一下這個有趣的現象。我們看一下可見光的光譜圖(圖2-11),基本上,越偏向紅色端的刺青顏色,要用波長比較偏藍紫端的雷射波長去打,反之亦然。其實這可以用一個簡單的物理現象來理解:一個物體看起來之所以是紅色的,那是因為它將紅光反射回去,吸收其他波長光波的緣故。所以我們要除紅色的刺青,自然要用它吸收的雷射波長。

至於前面提到的受傷型刺青,有些沙粒的顆粒太大,沒辦法藉由色素型的雷射來破壞,只能以汽化式的雷射將皮膚連同沙粒一起磨掉,所以雷射術後的傷口也要較久的時間才能復原。
【BOX】雷射除刺青要做幾次才會完全消失?
刺青只要忍一時之痛,但除掉刺青就是一件大工程了,一般都得除好幾次。就算是效果最好的黑色刺青,通常也都要做3~6次,其他顏色則根據使用的雷射波長不同而有不同的反應,何況也沒有辦法百分之百完全去除,所以刺青之前(尤其是刺男女朋友的名字),最好是三思而後行。
出處:醫師,救救我的皮膚!
作者:周彥吉、施懿玲
出版社:華成圖書