搜尋:
推到Facebook
8177
0

面臨人生重大選擇,怎樣才能不後悔?

難以捉摸 於 2019/03/19 14:11 推薦此文

人生,有兩種痛苦:

 

一種是努力的痛苦,堅持的痛苦,步步艱辛迎難而上;

 

一種是後悔的痛苦,悔恨的痛苦,不嘗試,不堅持,追悔莫及。

 

人生短短三萬天,如何選擇,才不後悔?

 

今天想和大家分享關於“選擇”和“堅持”的故事。也許道理都懂,還是建議你認真讀完,相信會有不一樣的感觸。

 

 

 

1

寧願吃失敗的苦

也不要吃後悔的苦

 

 

前不久,短片《不負此生》刷爆網絡,這部短片根據真實故事改編而成。

 

26 歲的李娜,為做一名翼裝飛行運動員,毅然辭去穩定的國企工作。朋友都說她瘋了,家人埋怨她不務正業。

 

32 歲的趙晶晶,為研製出國內患者吃得起的新藥,放棄國外高薪聘請,回國專心做科研。4 年來,幾乎犧牲所有休閒時間,項目一次次失敗,仍不願放棄。

 

28 歲的張家宇,為圓村官夢,名校畢業,放棄城市高薪職位,深入基層。同學說他一手好牌打爛,村民表面客氣,背後議論紛紛。

 

在夢想和現實之下,在放棄和堅持之間,他們為了夢想,選擇堅持到底。

 

李娜的“不務正業”,使她成為目前中國翼裝飛行運動員僅有的十人之一,填補了此領域的空白;

 

趙晶晶的“腦子壞了”,讓她成功研製出國內患者都能吃得起的新藥,為眾多家庭帶來希望;

 

張家宇的“一手爛牌”,令他圓夢基層,為逐年減少的在崗大學生村官事業注入信心和活力。

 

當周圍評價一個人的標準變得單一——

 

安穩才最好,有夢想沒用,你得有錢,努力一段時間沒有結果,彷彿所有人都會提醒著你:醒醒吧,你做錯了。

 

但是,選擇本身沒有對錯,失敗並不可怕。放棄的理由千千萬,而堅守的原因只有一個:不後悔。

 

有句話說:“人不是活一輩子,也不是活幾年幾月幾天,而是活那麼幾個瞬間。”

 

一輩子很長,長到有大把的時間用來揮霍;一輩子很短,短到還沒做完想做的事就已經過去了。

 

之前美國有研究機構,採訪了多位臨終關懷醫生,收集了500 名故人的臨終遺言。

 

結果發現,人們回顧一生,往往最大的遺憾,不是已完成之事做得如何,而是很多事情一直沒嘗試。

 

大家遺憾於未追求的夢想,未去的遠方,未愛的人,未做的事。卻少有人遺憾追夢失敗了,愛人變老了,事情幹糟了,去的遠方不過如此……

 

臨別之際,人們對於人生,往往有著相似的態度:做過了,無悔。沒做,才後悔。

 

恰如那句話所言:世界上最痛苦的,不是“失敗”,是我“本可以”。

 

一個86 歲的老人說,他這一生,兒女雙全,衣食無憂,卻不快樂。因為,年輕時太懶,太恐懼,沒有孤注一擲地去做自己喜歡的事。

 

醫生問:“如果可以,你現在想對20 幾歲的自己說句什麼話呢?”

 

他想了想,說:“嘿,小子,你沒什麼可輸的,去做最想做的事,馬上,立刻,不要猶豫,否則你會後悔死的。”

 

人要怎樣度過一生?

 

答案很簡單:忠於自己的選擇,寧願失敗,也不要後悔。

 

 

 

2

最好的選擇

是忠於自己,並拼盡全力

 

 

日本東京,有家經營了幾十年的餃子店,人們只知店裡有美食,卻不知後廚藏著一位高手。

 

岩室純子,年過八十,人氣餃子店的老闆,也是東京第一DJ。

 

“25 歲,該結婚了。”

“30 歲,該生孩子了。”

那麼,“80 歲,該頤養天年了。”

 

岩室純子的前半生,大概也這麼認為。

 

從小受父親影響,深深愛上了音樂。長大後,曾和所有年輕人一樣,為了音樂夢想奮不顧身。但因為現實,她不得不繼承家族餐館,一晃幾十年過去。

 

後來純子結識在她家寄宿的法國小伙Adrien。小伙子邀請她去夜場玩,就在那次,埋藏在純子內心的音樂種子,在震響的DJ 音樂里甦醒。那年,她77 歲。

 

純子的內心再也無法平靜,一種渴望學習打碟的慾望不斷膨脹。

 

“如果有什麼事能阻止我做自己想做的事,那隻可能是時間或金錢問題——其他沒有任何事能阻止我。”

 

於是她下定決心,要去當DJ。報了DJ 學校,平時和年輕人一起上課,回到家就刻苦練習,甚至,連包餃子、擦桌子,都在想著找節奏感。

 

久而久之,憑著自己對音樂的感覺,竟然創造出一種新的打碟風格,很多人邀請她去站場打碟。

 

有人聽說一個老太太在打碟,將信將疑,但去現場聽了一場後,紛紛表示“年輕DJ 都打不出這樣的音樂,她是一個很懂音樂的人……”

 

白天油光滿面顛勺翻炒,晚上紅唇墨鏡化身DJ。純子說,“我足足用了大半輩子,才終於做了自己喜歡事情。”

 

▲ 岩室純子在打碟 

 

人生的道路並不復雜,你選擇什麼,付出什麼,你就得到什麼。

 

在還有機會和能力選擇時,最好的選擇,就是選自己真正喜歡、真正想要的那一個。

 

曾在網上看到一個真實的故事:

 

一位姑娘,二十多歲,接到了日本早稻田大學研究生錄取通知書,當時的男友和男友家人不能接受她去留學,提出分手。

 

很多人都說為了愛情放棄前途有多傻,她想了一周,最後竟不顧朋友和家人的反對,選擇了和男友結婚。現在過得很好,是兩個寶寶的媽媽。

 

她說,也曾想過選擇留學會是另外一種生活,但從來沒有後悔過自己的選擇。因為“世間予我千萬種喜歡,沿途逐枝怒放,全部遺漏都不要緊,得你一枝配我胸襟就好。”

 

有時候我們不敢選,是因為怕選錯,將會長期承受這個決定的影響。但是,如果能夠在選的時候多聽聽內心的聲音,多一些勇氣,那某些重大選擇也就沒那麼難了。

 

正如喬布斯在斯坦福大學的演講中,鼓勵年輕人那樣:

 

“人生短暫,不要為別人而活。不要讓別人的意見左右自己內心的聲音。最重要的是勇敢追隨自己的心靈和直覺。”

 

忠於自己,也許看似容易,但這世上每一種選擇的背後,都承載著無法言說的代價。比如:

 

在一線城市打拼的都市精英,羨煞眾人,背後卻是經常無眠無休。9 點打卡,午餐外賣,晚上末班地鐵,有時還要陪客戶喝酒,幾天緩不過神來。

 

在二三線小城體制內工作,生活無憂,朝九晚五,背後卻是對人生的極度迷茫。買書上課,自學技能,一邊照常打卡,一邊充電奔跑,生怕青春虛度,安逸把僅存的激情磨平。

 

有人說,年輕時選擇安逸,是對自己最大的殘忍。

 

但事實是,人生有很多選擇,拼命或安逸,體制內或體制外,都只是其中一種而已。

 

不是每個人都那麼幸運,能夠轟轟烈烈做大事,能夠奮不顧身地追求夢想。同樣,沒有人能定義何種選擇謂之英明,何種人生謂之成功。

 

人生最好的選擇,是忠於自己;人生最大的成功,是拼盡全力。

 

 

 

3

當沒有選擇餘地時

努力是唯一的變數

 

 

李嘉誠成長的年代,香港社會艱苦、殘酷且悲涼,在與飢餓和疾病的對抗中,求學的機會愈加珍貴。

 

12 歲開始做學徒,不到15 歲就挑起一家人生活的擔子,再沒受過正規的教育。

 

“當時自己非常清楚,只有通過不斷地求取知識和努力地工作,才是我唯一的出路。”

 

他在講述自己年輕時的經歷也說過,年輕打工時,一般人每天工作八到九個小時,而他每天工作十六個小時。除了對公司有好處外,個人得益更大,這樣就可以比別人贏少許。

 

當時,他一有錢都去買書,記在腦子裡面,才去再換另外一本,到今天為止,每天晚上睡覺前,還是一定得看書。

 

李嘉誠的故事之所以數十年來依舊激動人心,除了其超乎常人的經營天賦,更重要的就是,他以草根崛起的姿態為世人提供了一種可能性,即無論時運世運如何,通過努力和堅持,也能抓住機遇,實現夢想和自由。

 

有人說,決定一個人富有的三個條件:一是出身,二是運氣,三是努力,而這三者中,努力最微不足道。

 

但仔細琢磨:出身不可控,運氣不可控,唯一可控的就只有努力。當一個人沒有選擇餘地的時候,努力就是唯一的變數。

 

人生好像充滿無限可能,但很多時候,我們除了努力和堅持,真的是沒得選。

 

也許有人說,方向錯了,努力和堅持,只會使情況更糟。

 

嗯,是。

 

 

那麼,你是忠於自己,做出的選擇嗎?

 

4

怎樣做選擇才不會後悔?

 

 

人生就是無數個選擇題,有什麼樣的結局,取決於你走什麼樣的路。

 

究竟如何做選擇呢?

 

1、小事從腦,大事從心

 

小事,比如那件很貴的衣服要不要買?

 

大事,比如求職、買房、結婚、求學等重大人生選擇。

 

對於生活中小的選擇,別一時衝動或感情用事,而要用理性權衡利弊。

 

比如:這件衣服能穿3 年,等於每年花X 元,那件便宜的衣服只能穿1 年,等於每年花Y 元,如果X>Y,那做出的選擇基本不會後悔。 

 

而對於人生大的選擇,無法通過理性計算,那麼就應該從人生理念的方面考慮。

 

比如,是否符合職業規劃,是否和志向衝突,是否對社會有益等等。

 

2、考慮相反的情況,選擇自己能承受的

 

專業的顧問經常採用這種方法:

 

選擇A,你的利是什麼?

選擇B,你的利是什麼?

如果AB 的利都想要,那麼就考慮AB 的弊,最糟糕的結果,你能承受哪一個。

 

搖擺不定的時候,就多問自己一句,“你能承受的底線在哪裡?”,“如果繼續下去,過程你能承受嗎?”

 

往往此時,答案就有了。

 

3、別太貪心

 

“選A 公司的offer,還是B 公司的offer?”

“要不要一邊工作,一邊讀研?”

“考公務員,還是去互聯網公司?”

……

 

這類選擇的困難在於,太貪心,且害怕承擔後果。

 

一旦選了A,A 走不通怎麼辦?選了B,還沒A 好怎麼辦?

 

我跟著老闆,學到這樣一個道理:任何事情要做好,就不能求快;要又快又好,要么加人,要么加錢。

 

這個道理用在其他選擇上,同樣適用:

 

 

不願捨棄任何一個選擇,最後的結果可能就是“兩頭空”。

 

關鍵字: 職場應對
以下文章內容僅供參考,文章中所提到的任何資料會因人而異。
 

好友人數